荒野台北 SOW Taipei
sites
★荒野保護協會為依法設立之公益社會團體,是一個由尋常老百姓自發組成的環境保護團體。 ★自1995 年成立以來,以關懷台灣為出發點,放眼全世界,致力以全民參與的方式,透過自然教育、棲地保育與守護行動,推動台灣及全球荒野保護的工作,為我們及下一代締造美好的自然環境。 ★荒野保護協會成立以來,累積許多人的熱誠、善意與願力,大家齊力以自然教育、參與環境議題、保育自然棲地、社區生根、推動志工組織等方式,為...
台灣第一座植物園 日治時期,日本人於1896年創建「台北苗圃」及母樹園,1921年正式更名為「台北植物園」,是台灣第一座植物園,1945年二次大戰結束後由林業試驗所接管。歷經百餘年歷史,佔地約8.2公頃的台北植物園,劃分成裸子植物、蕨類植物、植物分類園、民族植物、水生植物、荷花池…等各式主題展示區,收集植物種類超過2,000種,是台灣地區植物研究教學的重要場域。 台北植物園周邊區域曾是古台北湖的遺...
古亭智慧圖書館設置於臺北市古亭國民中學進學樓1樓,面積約78坪,於104年11月14日正式啟用,是中正區第4個圖書館服務據點,同時也是第3座與學校合作共建的智慧圖書館。 館址位於寧波西街286號處中正區及萬華區交界,門前樹木茂盛綠意漾然,門廳以古亭國中「游藝、勤學、造境、樂活」願景及校園意象美化布置,是座利用校園盈餘教室改建而成的圖書館,不但活化原有校舍空間,更是提供社區民眾小而美,快速、便利汲取...
崁頂庄永義宮池府王爺 永義宮和永興宮兩座廟已經分別有百年以上的歷史 ,廟內的裝飾都用木刻雕畫 色彩綾紛,美極了.充份表現濃厚的文化 。 永義官主神是池府王爺,永興宫是供奉土地公,為崁頂居民所信奉、所崇拜\所信仰 ,已經有好幾代了。 永義官也是呆佑之神:例如在1945年5月31號: 美軍飛台北大轟炸,一大群B29飛機猛烈蕃炸,日本政府成為無政府狀態.無力反抗.任其轟炸.死傷慘重 ,崁頂居民託永義[...
台北史代納於民國(下同)99年由共學團體起步,是台北市最早成立的華德福共學團體。本著對於華德福教育之認同與嚮往,我們在100年間成立台北市史代納教育推廣協會(下稱本協會),致力於實踐並推廣華德福教育,並以共學團體之形式持續辦理國小階段之華德福實驗教育。其後,因師生人數逐年成長、組織發展亦漸趨成熟,本協會遂依法向臺北市政府教育局申請設立臺北市史代納實驗教育機構(下稱本機構),並於106年3月間獲准設...
一碼村 IMMA,隱身於於萬華南機場整建住宅二期的地下室,一處曾經破敗且被城市遺忘的 400 多坪實體空間,經歷 2 年的修復、營運與滾動,轉變為賦予人與物再生的地下基地,成為更多物品與人材的城市轉介中樞,更是社會性基礎設施的一種樣貌,支持著來到這裡的多元進駐社群與參與民眾產生良性的互助、互動、對話與共創出跨域方案。 從 2019 年開始,一碼村陪伴社區中的人們:有獨居長者來這一起煮飯,而不再孤獨...
位於詔安街260巷內,原為菸酒公賣局的廢棄宿舍,面積約為86坪。陳玟如里長自民國99年起,整合市府及社區資源,於100年先將其改建為「厝邊花園」。104年時,呼應柯文哲市長大力推動的「田園城市」政策,因此在工務局公園路燈工程管理處的指導協助下,再度進行修整,終於成為現今的「歡喜菜園」。 菜園採開放式管理,約20位社區熱心人士進行有機耕種,透過親自動手的方式來加強對社區土地的認同感。一般居民及行經的...
中正區共12個鄰里公園,原1622平方公尺。於民國74年興建,原名「永寬公園」。79年永寬里、永昌里合併為「永昌里」,93年經許金雄里長更名為「永昌公園」。以茂盛的樹蔭與磨石子溜滑梯聞名。110年將進行遊具改造,成為特色遊具公園。 民國90年公園旁原定的「漳州市場預定地」變更為公園用地。民國111年開始執行地上戶拆遷,並進行2次公園擴建說明會。擴建後永昌公園面積達3872平方公尺,增設融合在地人文...
在味精這個氨基酸調味料未被汙名化之前,據聞以前的雜貨都會把味精當作高級品,驕傲地展示。南機場夜市裡的永詮雜貨店老得很有味道,上方副標「味王味精」四個字還傳遞出一種濃濃的復刻感,是門面上最畫龍點睛的亮點。 (資料來源: 無名氏)
霖園集團的創始人蔡萬春來自竹南,其父蔡福安,是一名佃農,獨自撫養8名子女。蔡萬春國小畢業後便到台北汀州路97號投靠姨丈,在現在「福安兒童服務中心」種菜。其弟蔡萬霖8歲那年跟隨哥哥到台北謀生,台北商工專科學校畢業後,與哥哥開了家手工醬油廠,自產自銷,以「丸萬」醬油發跡,開始了真正的商場生涯。二次大戰爆發後,臺灣原本靠日本內地供應的醬油與米醋,一夕短缺,「丸萬醬油」及「丸萬米醋」趁勢崛起,蔡萬春帶領著...
「漳州街警察新村」為民國49年興建完成之警察宿舍,包含了中華路二段409巷5弄、7弄、15弄、17弄。其中17弄為二層樓20戶之建物,經考證為臺灣鮮見的「單身」宿舍,空間設有採光天井、浴缸等,可見興建時,設計者對居民生活環境、便利性、舒適性的體貼。 在105年最後一位住戶搬遷後,陳玟如里長數次辦理會勘,極力向市政府爭取建物活化,可惜相關單位最後仍決議要改造為機車停車場,並於107年進行拆除。 ...
起初觀察到有志於推廣「食、育、生活、療癒」的組織,常苦於缺乏固定空間據點作為發揮的場域,而到處參加市集擺攤、搭配其他議題組織的活動、或是商借空間籌辦課程。於是,我們在思考,在這座城市裡,是不是能夠有一個空間可以作為「友善社區社群的共好基地」,由此聚集起關心「食、育、生活、療癒」議題的團體,共同經營空間,甚至能在這裡育成友善的互助團隊,當這些力量被凝聚,議題被交流,理念被傳遞,或許會有更多人願意好好...
市場原在三元街,四十三年成立。因位在崁頂地區的核心,因此人來人往。在特殊傳統節日時,更是人聲鼎沸、水泄不通。由於需求日增,因此攤位漸漸往汀州路延伸擴展。可惜民國90年左右因三元街拓寬道路,拆掉市集及屋舍,購買者漸往國興市場移動,龍口市場也日益沒落。 「龍口」的由來,當初是因為在今植物園一帶,有臺灣原住民族平埔族「龍匣社」,晚到的漢人在社外、形成漢庄聚落「龍匣口庄」。「龍匣」是平埔族聚落,「龍匣口」...
第一座天主教堂 ★此地原為情報局長葉翔之先生的住所。1961年,購入此日式住宅暫作聖堂,由杜而未神父主持。1967年辛達謨神父出掌該堂,成立福嬰幼稚園,並向西德募集鉅資後,將原有老房全部拆除興建5樓,一樓幼稚園,二樓為聖堂,三樓為神父宿舍,四樓五樓為高中男生宿舍, 1972年落成。 ★在詔安街236號,光復前後是棟目式不板房子。政府遷台, 住有情報局長葉翔之,很有錢,有一部小包車、一部吉普車,兒子...
民國44年興建為稅捐稽徵處員工宿舍(206坪),民國105年陳玟如里長尋求民代協助,經多場會勘後,拆除廢棄屋舍改為綠地。107年新增彩色壁畫-萬新鐵路路線圖,故取名為「萬新綠地」。 縱貫鐵路新店線行駛自萬華到新店,又稱「萬新鐵路」,民國10年開始營運。設有:堀江、馬場町(和平)、螢橋、古亭、水源地、公館、十五分(萬隆)、景美、二十張、大坪林、公學校、七張、新店等站,全長10.7公里。起初原是一條產...
本財團法人創設於民國前三十九年(清同治十二年)。由當時台北艋舺地區「王益興行」倡議,並與「李勝發行」「林吉泰行」「吳源昌行」共同出資成立「艋舺同仁堂」,以捐款救濟貧病無依客死他鄉者,並購地充為義塚,建屋安厝,餘地闢為田園,顧佃耕種,滋利養生。 民前十八年(清光緒二十年)中日甲午戰爭爆發,翌年日本割據台灣,在異族統治之初,堂務稍顯收斂,但仍設帳教習漢文,維繫民族文化。民國十三年同仁堂擬重新推展慈善工...
豐仁藥局是台灣第一家「藥局進行古風改造」的案例,曾在2018年得到「臺北老屋新生大獎」的肯定,當別家藥局一一改裝成明亮新潮的店面時,唯豐仁藥局反其道而行,在店裡擺置許多老物,選擇溫潤內斂的路線。 不同於台中宮原眼科變身為熱門景點等老屋新生案例,豐仁藥局的「新生」並沒有截斷藥局本業的生命線,藥局老闆第二代黃藥師希望能專致於本務,以溫暖的復刻風格融入所處的老社區,並在狹小的老藥局裡騰出一塊空間,希望社...
美食不一定昂貴。「必比登推介」的誕生,就是為了讓大家在台幣 1,000 元內吃到有水準的三道菜。 萬華在地人,林國男原來是電子公司的送貨員。 14年前,40歲的他為了想求更好的收入開始做小生意,動腦筋時想到家裡媽媽麻油雞的滋味,於是開始做做看。沒有拿過菜刀的他一開始很辛苦,一步步慢慢研究改良,才研發出這一款與眾不同的湯頭。 他們注重細節。例如一定要自己剁雞現煮,確保夠新鮮。剁好的雞再清洗、仔細拔毛...
共243.31平方公尺,包含事務所、講習堂、宿舍。日治時期馬場町戰時興建公共建築的代表,是台北市第一個成立的區會,也是目前台灣唯一指定保存的區會建築。113年啟動為期2年的修復及再利用計畫。 (新永昌社區發展協會提供)
王清塗,崁頂在地人,大家稱呼他為「王仔塗」。他是位從事肉類經營的商人,個性豪爽、親切待人。他的父親「鱸鰻伯」擁有一片約為7、800坪左右的農地,因此一方面也靠耕作為生。 約在民國35-38年期間,受同業誣告吃上官司,幸經法院判決無罪,還給王仔塗清白!因此為感念政府德政,在和父親「鱸鰻伯」商討後,前往當時的「古亭區第七分局(今廈門派出所)」,以象徵性5元代價捐出該地。此事蹟深受各界讚揚,警政署也特別...
南機場國民住宅是國民政府來台後改建成眷村,在當時是最現代化的「南機場公寓」,如今成為台北市的一個貧困區。在南機場公寓長大、忠勤里里長方荷生全看在眼裡,他義無反顧成立了「社團法人台北市臻佶祥社會服務協會」,設置了關懷據點與食物銀行來幫助里內的弱勢群體與長者,解決經濟有困難的里民生活問題,並且成為許多國內外社區甚至公家單位學習的對象。 從日治時期的練兵場與軍機場,到國民政府來台後改建成眷村以及當時最...
老闆 Yami 選擇的是早已落寞的市場,就這樣默默,不猖狂地尋求甜點店與市場的平衡,以及自己人生上的平衡。 過去造訪日本的經驗,她深深喜歡日本市場內傳統甜點店的經營模式。外面木桌就擺著自做的甜點,沒有人刻意顧著攤位,如果客人需要就進到店裡詢問甜點師傅。這種經營模式連帶也影響了「綿角」,不同於一般咖啡廳或甜點店直接展示甜點在櫃位的型態工作室是一個讓她窩心的小空間,但她也開始在嘗試別種與外人接觸的方式...
福德正神/土地公 『台北崁頂永興宮』主祀《福德正神》又稱《土地公》、《伯公》。相傳建於〈清嘉慶〉年間,距今已兩百多年。當時崁頂一帶皆為田園,諺語說【田頭田尾土地公】,『台北崁頂永興宮』原本是鄉間小廟宇,因為與『台北崁頂永興宮』《福德正神》庇佑農業收成,保護鄉里溫飽,在地鄉民們生活不受旱災洪水之苦,種植農稼或飼養牲畜皆有所得,生活平凡安逸。又因為崁頂庄在1939年設置【馬場町火車站】(1951年改名...